【工业互联网世界网 讯】(记者 王改静)近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召开地方两会,陆续公布了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产物是振兴实体经济、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逐渐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纵观2023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当地资源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特点,不少地方政府对当地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做出政策部署。其中,全国25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55次提及工业互联网,22个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工业互联网发展任务作出明确工作部署。
其实,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更是连续五年对工业互联网发展做出明确指示,不出意外,今年3月份2023政府工作报告会将再次提及。步入2023年以来,工信部及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就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制定一系列计划和任务安排,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进展。
工作任务部署具体化
纵观各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部署任务目标愈发具体明确化。作为地方传统产业、工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多个省份根据地方产业特点不同将重点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智能化工厂示范标杆和示范区,制定了可量化目标。
京津冀地区,北京市结合当地数字经济优势,提出加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提升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天津市称实施智能制造赋能、绿色制造等工程,打造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平台企业,新培育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强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河北省称加快产业数字化,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长三角地区,上海市将重点放在了工业软件、数据交易领域,提出加快工业软件攻关突破,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浙江省提出加快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工业互联网、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智能计算、区块链等战略性产业,培育超百亿元数字企业40家,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0个;安徽省更提出要做优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加强对知名大平台和细分领域龙头平台的引进合作,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江苏将重点培育更多国家级智能工厂数字领航企业和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等。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将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关键软件、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产业,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除此之外,其他经济大省也对各地工业互联网发展也部署了明确工作目标规划。辽宁省成要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80个以上,扩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星火链网”应用规模,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江西省今年计划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西分中心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100家以上;山东省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新打造5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四川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示范区。重庆也表示夯实数字底座,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发展。云南省推进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应用,实施智能化升级重点项目,创建5个数字经济园区。海南省打造5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应用优秀案例。
2023年,第二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即将迎来收官,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也迎来起步探索转向规模发展的关键期。从2023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工业互联网回顾总结发现,工业互联网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也更加具体落地,同时也将成为未来各地发展重点。
“因地制宜”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从2023年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地方根据当地具体的产业发展现状和数字化基础,“因地制宜”地设置具体的任务目标。同时,各地更出台具有针对性政策文件,加速助力当地工业互联网发展。
根据此前中国信通院统计的2022年地方工业互联网政策发布情况,我们了解到2022年全国共28个省、区、市发布了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政策重点放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标识解析服务节点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创新、“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等方面,围绕工业互联网标识数量、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工业互联网与细分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
根据各地发布工业互联网政策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为引领,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的发展格局。长三角地区最为活跃,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均有针对性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较突出,广东、深圳都将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产业规划重点;鲁豫一带、川渝一带、湘鄂一带各有特色,鲁豫一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价值与应用推广,川渝一带重点在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与国家“星火·链网”节点等基础设施,推动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湖南湖北则聚焦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此外,辽宁、福建、山西、宁夏等地也结合自身特点出台了相关政策。
对于2023年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工信部也做出规划部署。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新闻发布会表示,工信部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助力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一是优环境,加强政策引导。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保各项工作圆满收官,研究制定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用好用足财税金融相关政策,加强产融合作、产教结合,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抓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强化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好技术攻坚战,完善标准体系,破解制约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短板。深化产业创新,支持电信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联动协同,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打造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三是强应用,加快推广普及。加快先进工厂培育,推动企业积极利用5G等技术开展工厂数字化改造,促进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广泛应用。加速产业集群升级,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总结推广成功案例,促进工业园区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深化重点行业拓展,广泛开展供需对接,加强工业互联网在重点产业链普及,以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