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世界网 讯】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各主要工业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正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了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个。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了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了77%。2022年软件业收入超过了10万亿元。
在发布会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副部长辛国斌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会上多次提及工业互联网,并对后续工作作出部署。
一是要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二是要推动“5G+工业互联网”向制造业深入融合方向发展,向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拓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整体水平。
三是要推进5G扬帆行动计划,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工业园区推广应用,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
四是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规模化部署和应用。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金壮龙在发布会上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支撑,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当前,新型工业化也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金壮龙介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国处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键期。
金壮龙指出,工信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不断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重点做好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认真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要重点稳住重点行业。同时,要发挥好重点地区的作用,发挥好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布局。
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要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全产业链的发展。
四是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五是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积极稳妥地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六是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将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起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与此同时,金壮龙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下一步将锚定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目标,以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拓展为主攻方向,加大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主要从网络平台、数字产业、融合发展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扎实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千兆接入能力覆盖所有地级市,今年我们将深入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前不久,我们召开了千兆城市高峰论坛,引导各地、各企业加快建设投资力度,加快5G、千兆光网的深度覆盖。研究制定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202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了营业收入15.4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到了10.8万亿元,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和技术基础。我们将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发展,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超高清显示等产业水平。推动集成电路和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特色软件学院,创建一批中国软件名园。
三是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推进5G扬帆行动计划,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工业园区推广应用,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实施智能制造合作伙伴计划和标准领航行动,建设一批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