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产业园区作为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战场”,正不断深化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应用,为区域经济注入全新活力。为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产业园区和县域加速落地普及,赛迪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联合“工业互联网世界”推出“平台+园区”系列主题报告,全方位系统化推进平台+园区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通过梳理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等地方“平台+园区”的典型应用场景、应用成效和工作亮点等内容,总结形成了“平台+园区”三种典型发展模式。
一、模式分析
一是聚焦基础型服务。充分挖掘自身在企业管理、行业监测、招商引资等方面存在的痛点问题,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精准、实时汇聚企业各环节、政府各部门的业务数据,支撑监测监管、精准治理、产业服务等基础型服务,有效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二是聚焦行业型服务。结合园区主导产业的转型基础、共性问题和特色场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协同制造、生产管理优化、故障诊断、工艺优化等行业解决方案体系,协同推进园区内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三是聚焦专业型服务。准确识别园区数字化转型的“牛鼻子”场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设计仿真、能源管理、设备上云、供应链金融、集采集销、备品备件等专业化服务,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园区整体数字化转型的活跃度和积极性。
二、重点场景分析
本报告通过对相关调研的深入分析,认为特定产业园区实践“平台+园区”,和园区的主导产业具有紧密联系。具有不同主导产业的园区,其引领“平台+园区”深入普及的“牛鼻子场景”如下。
当前,在各方主体共同努力下,“平台+园区”赋能成效初步显现。但是对照“平台+园区”参考架构,仍存在可以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比如重政府管理轻企业赋能、重平台建设轻生态运营等问题。这也要求各产业园区坚持迭代思维,在深化“平台+园区”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快打造区域数字经济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