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世界网 | www.ccidii.com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产业动态
论道仿真关键技术攻关:探讨产学研用创新融合
时间:2023-05-20 10:38 作者:通文 来源:工业互联网世界网

【工业互联网世界网 讯】为加强仿真技术基础研究,推动仿真技术产学研用融合,助力“卡脖子”关键技术解决。近日,第三届中国仿真技术产业高峰论坛暨成都(温江)数字化创新峰会以“推动仿真关键技术解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谭建荣与工信部、四川省及来自国内航空航天、运载装备、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医疗健康等相关领域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500余位领导、专家、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仿真技术发展之道。

工业与信息化部原一级巡视员解三明在致辞中说,中央提出了稳定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的要求,对我们是较大的挑战;而且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仅在26%左右,比欧美国家低10个百分点以上。2022年工业软件产品收入仅实现2400亿元,占整个软件业务总收入的比重仅仅2.2%。我国工业软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核心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工业仿真软件80%被外企垄断。解三明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一是深入梳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加快以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二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书记、温江区人民政府区长马烈红在致辞中介绍,温江位于成都主城区正西,因“雪山之水至此始温”而得名,涵养了四千年的古蜀文明,流淌着田园牧歌的无限诗意,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当前,温江正坚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幸福温江•美好之城”奋斗目标,奋力抒写“中国式现代化”温江答卷。我们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圈链思维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围绕“BT+IT”融合发展推动医药健康地标性产业集聚突破,加快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前瞻布局脑科学、生物芯片、基因治疗等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培养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持续积蓄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发展动能,联合电子科大、西南财大、川农大、成都中医大等驻温高校打造环高校知识产业圈,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运营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特别要与朋友们分享的是,今年初科伦博泰以118亿美元与默沙东签约,不仅刷新了创新药交易的全球纪录,也标志着温江药企ADC创新药的研发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着力构建以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为特质的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向互联网要效率、向流程再造要效率、向简政放权要效率,在全国首创“提醒服务”和创建天府商务服务区,深层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12345”亲清在线企业诉求专班专员服务,用“尺度、速度、温度、力度”快速解决企业需求,让企业和员工发财致富、让城市和社会发展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数字设计与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数字孪生将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结合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数字孪生的应用空间正不断扩展,但在运用中要注意高效协同、无缝衔接。”谭建荣分析称,在数字孪生和数字化设计中拥有八大关键技术:包括复杂装备多源异构数据转换与集成技术、复杂装备几何-物理-行为-工况建模技术、复杂装备数字孪生多性能耦合分析技术、大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孪生行为仿真技术、复杂装备全生命周期作业过程仿真技术、智能车间布局规划与生产调度优化技术、运行状态可视分析与故障智能预测技术以及基于增强状态的维修维护操作导航技术。面向未来,谭建荣认为数字孪生存在三大发展趋势。首先是拟实化趋势,涉及多物理建模。“产品数字孪生体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成功程度,取决于产品数字孪生体的拟实化程度,研究如何将基于不同物理属性的模型关联在一起,是建立产品数字孪生体、继而充分发挥产品数字孪生体模拟、诊断、预测和控制作用的关键。”第二个趋势则是全生命周期化,亦即从产品设计和服务阶段向产品制造阶段延伸。谭建荣指出,现阶段有关产品数字孪生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产品设计或售后服务阶段,较少涉及产品制造阶段,数字孪生体则将会在产品生产制造阶段的研究与应用方面成为全新热点。此外,集成化、与其它先进技术融合也将成为全新趋势。谭建荣认为,现阶段数字孪生体的各个环节之间仍然存在断点,如何将数字纽带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并结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等先进技术有机融为一体,是数字孪生的下一个研究方向。

与此同时,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联合中国仿真技术产业高峰论坛参会单位,共同发出如下倡议:一是瞄准世界仿真技术前沿,凝心聚力,心无旁骛,开展仿真关键技术研发,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二是激活创新动力,探索产业发展模式,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仿真产品、仿真服务及仿真平台。三是用仿真科技赋能传统产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助力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四是以行业应用为牵引,以典型场景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主力军,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生力军,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生态建设。五是加强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标准化建设,立足实用,注重实效,占领仿真标准制高点。六是共商、共建、共享,加强行业自律,做好社会各界沟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行业的繁荣发展。七是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八是加强多层次仿真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基石,筑牢创新根基。九是持续锚定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目标,深化仿真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仿真技术产业力量。

(责任编辑:王改静)